一个与标题没有直接关联的
引子。
他不是一个喜形于色的人。
即便形容疲惫,内心愠怒,你看到的他依旧是被从容包裹着的。
偶有一丝苦笑与无奈,都会很快被他自己淡定地化解。
你还在组织劝慰的措辞,他已经开启了新的话题,或深邃,或轻松。
郝波就是这样一个,让人觉得他可以自成宇宙,又能与你互为人间的,人。
但我见过他三次热泪盈眶,哽咽着把话说完,又克制着不让眼泪掉下来。
一次,是“爱犬岛最美冠军犬”活动落幕现场,当看完指导手和赛犬历经7个月拍摄的视频,他转身向他们深深鞠躬,哽咽地说:“你们都是Hero!”
第二次,在一场山寨“奇葩说”上,当听到宠物主人对美容师的“控诉”,作为队长的郝波说:“你们知道一线的美容师有多不容易吗?你们仔细看过他们的手吗?”,话到一半,他哽咽停顿,红了眼圈。
第三次,就是上周六“百城万店”视频号的超级连麦日。
穿着防护服的主持人郝波,再度哽咽。
这一次他没忍住,别过头,抹了把眼泪。
郝波为什么抹眼泪?!
他的抗疫手记里有答案——
2022年4月7日 星期四 多云
上海“鸳鸯封”时,我们就预判到会有宠物断粮;随着封控加强,各方面传来的消息让我们感受到上海很多猫猫狗狗“嗷嗷待哺”。
前几天,集团内部招募上海地区抗疫物流配送志愿者,我报了名。
然后就着手去办通行证。
办通行证需要符合三个条件:所在小区无阳性;自己有相对大一些的汽车;做好“回不了家”的心理准备。
今天我拿到了证,很快开车到了位于松江的上海大仓。
负责整个上海宠物供给的大仓规模是令人震撼的,但原大仓团队只有两位司机和医疗集团的梁意总是符合工作条件的,他们一直坚守岗位,没日没夜连轴转了好几天,接近崩溃边缘。驰援大仓的集团志愿者虽陆续到位,但因为不熟悉相关工作,无法迅速发挥作用。
可是集团从各地调集的物资正向上海开来;还有上海地区1000多名员工,在各自小区建立的养宠社群里的团购已陆续启动,养宠家庭的紧急求援化作订单,蜂拥而至……很多很多人在努力,心系上海的毛小孩。
有力的出力,有资源的出资源,为了共同的目标。
站在空旷的园区,面对偌大的仓库,感觉千里之外有强大的力量源源不断向这里涌来。
而我脚底有一丝悬浮,要在哪里落地,从哪里开始?
来不及把心里无数个“哇塞”放出来,我就投入了“战斗”。
在具体的工作中,熟悉新环境和新任务,这应该是所有抗疫志愿者奋不顾身的开始。
2022年4月8日星期五 多云转阴
经过两天的熟悉,来不及细细消化,大批物资送到;能实现跨省专送,太不容易了!
脑海里出现小家伙们高兴得转圈圈的场景,内心有抑制不住的兴奋,忍不住撸起袖子。
三个人,4个小时,37吨猫砂,因为缺乏有力工具,为了不耽误车辆后续的抗疫物资运输,一上午的肩搬手扛通力协作,和时间赛跑……最终安全高效的完成!也算是为宠物行业的抗疫出了一把力。
陆续有志愿者办好通行证的消息传来,明天和他们一起继续加油,希望把物资早日送达上海的千家万户。
此时此刻,无论是在大仓坚守的,还是在路上奔波的小伙伴,每个人都默默地散发着一种超人的能量,大家都忙着尽快适应疫情环伺下的工作方式,尽可能多地兼顾不同的工作内容,不分彼此,不论得失。
身在其中,我的所见所闻每一天都在刷新对“平凡而伟大”的感悟。
2022年4月9日星期六 多云
陆续有新的小伙伴加入,但随着物资陆续到来,加上团购订单要送货,我们的人力依旧捉襟见肘。
搬运间隙,我成功“搭讪”了几位滞留在园区的专修师傅,并“威逼利诱”他们加入了我们这个“散团”。虽然劳动力加强,但大家都十分清楚接下来要打的是一场硬仗,除了贡献“武力”,必须还要“智取”。
所以,“小团伙”召开了现场工作会,就“如何提高效率,优化工作流程”群策群力。
在张明双同学的提议下,我们迅速优化了订单分拣的流程。
大家一起把符合团购要求的刚需物资集中在一个区域,这样就避免了一张订单要从上万个物品里找,大大提升了备货的效率。
在“散团”成员迅速混熟的过程里,职业人的职业性也逐渐迸发出来,取长补短,有效协作。
某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为这个全新团队的体力和脑力汇聚了一股洪荒之力。
我们开启了晨会制度,与相关协作部门建立了沟通机制……
此时再回看货山货海,竟然有种“看,这是人类为你们打下的江山”的豪迈感。
你们这些小东西,在家等着吧。
2022年4月11日星期一 晴转阴
不知道用“鹅毛大雪”来形容团购订单是否恰当?
但变成“快递小哥”的我们,脚下踩的是“风火轮”,却有种如履薄冰的感觉。
运力不足,核酸要求,社区规定,客户的急躁、抱怨,伙伴们的委屈、特殊时期的各种情绪,在某个脆弱的缺口,如洪水决堤。
上海今天的气温骤升到32度,我已经不知该如何形容身处防护服之中的感受,煎熬?焖煮?炙烤?一天下来,似乎可以闻到一股糊味儿……
直到凌晨12点半,还有几位同事在送货的路上;我坐在车里等核酸结果,回想着刚才把货交给小区保安,他看见一箱狗粮时眼睛里的诧异。
我想,每位参与送货的小伙伴都能理解那种诧异,因为他没有听到宠物主人在电话里喜极而泣的声音:“谢谢你!终于等到了,我家狗子不用再跟着我吃方便面了!!”
每次想到“方便面”这个梗,我内心都是五味杂陈的。
为了猫猫狗狗吃上自己的食物,我的同事经常连一口方便面都没时间吃。
但就是那一声“谢谢”,让每一位战斗在疫情一线的宠业人倍感鼓励和欣慰。
付出的一切,值得。
2022年4月12日星期二 多云转小雨
很多封印在家的人抱怨百无聊赖,连下楼做核酸也牢骚不断。
我们这些被“羡慕”的自由人,每天要就近找医院做核酸;经常连人带货搁浅在某个地方,等核酸结果出来才能继续送货,5~8小时不等。
没有核酸证明,我们寸步难行;我们寸步难行,就意味着某个小东西可能要挨饿,牠的主人站在窗前望眼欲穿,夺命连环Call。
所以,我的同事们必须连轴转,必须不眠不休,必须一直在路上。
集团为了驰援上海,不计成本,不惜代价,动用各种关系,打通了跨省的物质补给的生命线。
针对上海市内运力严重不足,不惜高价找外部车辆进行配送,哪怕仅仅是一箱狗粮,一袋猫粮,就算运费高出货物本身的价值,那也得送!
因为每一箱货物都代表了一个翘首以盼的养宠家庭。
不计成本,不惜代价——这八个字是刻在我们疫情记忆里的信仰,也是关乎生命的一句承诺。
2022年4月13日星期三 大雨
我今天主要工作还是送货。
一整天的大雨,让人有种昏沉沉的感觉。晚上我经过一个桥洞时,突然产生了幻觉,眼前出现一堵墙,我急忙踩了刹车。
此时对面来车,远光灯和喇叭把我拉回现实。
擦去额头冷汗,恢复冷静,定睛看,桥洞下有积水,车前轮已陷入,连忙倒车出去,重新定位,虚惊一场。
所幸安全送达,有位“麻麻”再也不用担心主子的猫砂了。
无论作为从业者,还是宠物主人,我挺感谢这几天的经历的,不仅体会了一线的不容易,也感同身受“宠物就是家人”的那份深情。
风疾雨急,回到车里,突然想我家胖猫了。
打开手机,查看新订单,看见一个流泪的表情。
有位客户以“下雨了,不想下楼,因为怕弄湿睡衣”为由,让在门口等接收的同事“你明天再来”。同事耐心沟通未果,但又担心第二天路程、核酸各种因素耽误送货,就决定在那附近找个地方停车……
他在车里待了一晚。
哎,想起前两天看到的一句话:你出不去的门,是很多人回不去的家。
2022年4月14日星期四 小雨转阴
昨天同事的遭遇今天我经历了。
急单,青浦。
到青浦时过了12点,核酸过期;做完核酸,在车里等核酸结果,眯了一会儿。
凌晨4点左右结果出来,睡意全无,脑子里过了一遍一会儿晨会的内容;紧接着就开始惦记大仓里的早餐。
从深圳总部赶来上海坐阵的延忠总几经周折,带着物资来到大仓,而且他就住在大仓里,除了指挥工作,给大伙儿鼓劲儿,每天还负责给大家做早餐。
看看我们这伙食的规格,堪称“重磅级”的吧?!
除了延忠总亲自操刀的早餐,大仓小伙伴还收到彭董用自家物资烹饪的“宵夜”,妥妥的都是“硬通货”。补充一下蛋白质,提高免疫力。增加战斗力。
随着卤肉卤蛋一起到来的,还有充满关切的问候,一直心系各地抗疫工作的彭董在微信里交代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注意身体。
“大家长”的一句“小伙伴们这么辛苦,一定要吃好一些”,朴实无华,温暖真切。
来大快朵颐吧,一口敬明天,一口敬自己。
晚上在送货路上,我参加了集团关于“使命呼唤,宠业顶流”活动的会议。
把车靠边停好,耳机戴好,开启线上头脑风暴。
开会时,我总是情不自禁看反光镜里码得整整齐齐的猫粮狗粮猫砂。
感觉特别奇妙,有一种来自心底的安全感,还有几分甜几分酸几分涩。
深夜送完最后一单货,回到大仓,在群里看到小伙伴发的图片,心中一股暖流。
此情此景,我想作诗一首:日出而作,日落不息;分秒必争,希望早一刻送达。
2022年4月15日星期五 多云转阴
昨天我接了担任“使命呼唤,宠业顶流”主持人的活儿。
项目执行团队只有今天一天的时间,要完成30多位嘉宾的邀约工作,还有很多很多前期的准备工作。心疼他们,却也无比信任他们强大的小宇宙。
正如现在看到大仓内外井然有序的忙碌时,那股熟悉而强大的力量,正紧紧拥抱着我。
在这里,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放心地把“后背”交给同伴,交给身后强大的“后背”。
而我们的前方,是一团团毛茸茸的生命。
我本打算今天早些“收工”,找个安静的地方好好准备一下明天的功课,下午六点遇到了松松同学的SOS,有5份急单需要送出。
有点纠结,内心斗争片刻,决定“接单”。
不成想,一杆子扎到了青浦。为了确保明日正常出行,送完货必须去做核酸……
当我安顿好,开始翻看明日资料时,已是凌晨12点多。
此时,还有送货的小伙伴,在路上。
2022年4月16日星期六 多云
早上6点冲到大仓,处理各种事务,与大家一起商量今天工作的安排。
短短十天,这里俨然成了我熟悉的“战场”。
大仓负责人叶标平到岗多日,自从他出现,我们的效率又大大提升了,术业有专攻,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相信专业的能量。
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心怀对专业的敬畏,同时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
10点,“超级连麦日”正式开始,没来及脱掉防护服的我得了一个新昵称:郝大白。
我喜欢这个昵称。
“大白”是疫情时期的专用名词,给封印在家的人带去一丝宽慰;也是这十天来环绕在我身边最熟悉的身影,虽然都捂得严严实实,但我记住了他们每一个人的样子,我也会努力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的故事。
晚上10点,连麦结束。
带着超级的累和超级的感动,我回到大仓住所。
降温后的上海,夜凉如水,我决定穿着防护服入睡。虽然舒适度欠佳,但此时是绝对不可以感冒生病的。
那就让今夜的梦,属于“郝大白”吧。
后记。
这100万个赞里,有多少是为了那忍不住红透的眼眶,无从知晓,也不再重要。
合十的掌心里饱含着所有为这个行业付出的青春,透支的体力,以及对生命的疼爱。
扛下责任、咽下委屈的那一刻,疼是真的生疼,爱也是真的深爱。
一样地刻骨,一样地铭心。
我们竖起的拇指,终究是会在时代的背景墙上,留下指纹。
千千万万个指纹见证了2022年春天的不平凡;
也记录了一个“不计成本,不惜代价”创举中的人性百态。
但无数个“郝大白”让我们永远可以相信,
相信这个行业是会这样一直多情而美好下去的。
一直一直。